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Marekerk-領聖餐(Aan tafel)


這是我現在做禮拜的教會: Marekerk

剛來荷蘭的第一個禮拜天,跟印度和菲律賓同學去一間天主教堂聚會,雖說荷蘭是新教國家,這裡還是有天主教徒;雖說萊頓以脫離天主教國家西班牙的控制為榮,每年到了十月也都還會慶祝脫離西國自由日,全城放假,這邊還是有看得到聖徒像的天主教堂。當天儀式莊榮,半以荷蘭文、半以拉丁文進行,可惜我不熟悉彌撒,心裡還老惦記著之前可以唱詩歌禱告的簡單和直接。

於是第二個禮拜天決定自己去找新教教會。

以為肯定很容易。沒想到當天按著遊客中心給外國學生的萊頓手冊前往所謂的浸信教會時,卻發現沒有半個人,宏偉的教堂大門也是緊閉,不見有參加聚會的信徒走來走去,也沒有聽到唱詩歌的聲音。只好一個人踩著萊頓古老的石頭街道,半遊街、半尋找其他的教會。

那一天找的不是很順利,我在萊頓街上繞來繞去繞了一大圈,心裡其實已經有點沮喪,正好走到這間教會門口,看到有人陸陸續續從大門走了出來。我知道它一定是個聚會的地方,卻不知道裡頭是做彌撒、還是做禮拜,便提起勇氣問問當場兩位奶奶級的荷蘭婦女。她們不會說英文,還是很熱心用我聽不很懂得荷蘭文說了一大堆,我只抓到其中幾個訊息:新教,下午五點有晚崇拜。就這樣開始我每個禮拜天上午都會走到Marekerk的日子。

這是一間做禮拜的教會,年齡已經很老了,就像裡頭多數的成員一樣。禮拜儀式全程使用荷蘭文,支撐教會圓頂的粗大圓柱上有板子,上面寫著今天聚會要唱的詩歌,我現在頂多只能跟著唱詩歌、靠著一些關鍵字大概猜猜牧師今天的講道內容(例如保羅、耶穌的身體)、跟著一起禱告(Laten we samen bidden)、然後奉獻。

很奇妙的是,聽不懂講道並不會造成我的困擾,也沒有減少自己享受其中寧靜和平安的感覺,上帝的話是要懂的,而上帝是要靠近的。

今天教會舉行領聖餐的儀式。在這間教會大概一年只會舉辦四到五次領聖餐,台灣的教會卻有的每個月就會領受一次。以前在台灣教會的經驗是象徵耶穌身體的餅以及象徵血的紅酒杯都會用傳的,傳給受過浸禮的教友們,教友們領到餅和杯之後,便會依照牧師引導在自己的座位上領受餅和杯中的酒,紀念耶穌的生與死。這間教會的做法卻不一樣,他們對從最後的晚餐流傳下來的聖餐儀式的環節有著非常依據字面意義的解釋(literal interpretation):aan tafel。

Aan tafel是荷蘭語片語,指的是在餐桌邊,通常用在吃飯的場合。

Marekerk為了領聖餐,特別在牧師講道的講台前面擺了一張長桌,鋪上白色桌巾,兩長邊各可坐二十人,因此可有坐約四十餘人。牧師先在站在長桌後面解釋有關聖餐的經文,教友們則分批上前坐在桌子旁邊,先聽牧師說明餅和酒的來源,然後領受傳到眼前的餅和酒。今天總共分成了四批(因此大概可以算出這間教會約有160餘位教友),每換一批人馬,所有的程序就重來一遍,沒有漏掉任何一個環節,也沒有任何人抱怨因為這樣分批領受聖餐而造成禮拜時間格外延長。

其實他們是可以像傳奉獻袋一樣,也把餅和酒傳到教友手中,讓他們在自己的座位上領受,肯定在時間上比較有效率一點。然而,效率顯然不是這裡追求的重點。他們喜歡aan tafel的象徵意義,也許這樣可以跟所信仰的耶穌更接近吧,想像我們同坐在一張桌子旁邊,重複最後的晚餐,堅定因為相信而建立的盟約關係。

這樣領受聖餐也別有意義。

No comments:

Paiwan Every Day 668: pai

pai, kinemnemanga tiamadju tu kemacu tua ljigim nua kakinan.   Free translation : Now, they decided to take their mother's sewing nee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