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十七世紀與全球化世界之興起)。作者:Timothy Brook (加拿大歷史學者卜正民)。出版社:紐約Bloomsbury Press, 2008。
台灣遠流出版社於2009年出繁體中文版,書名改為:「維梅爾帽子:從一幅畫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
如用作者在書裡常用的窗門比喻,會感覺中文書名(尤其是副標)少了什麼,好像指出了窗,卻不見了廊;雙眼都在靠門邊了,也沒抓出屋裡的內裝,終究維梅爾的畫不過是其中一道望進十七世紀的窗或門而已。
如用作者在書裡常用的窗門比喻,會感覺中文書名(尤其是副標)少了什麼,好像指出了窗,卻不見了廊;雙眼都在靠門邊了,也沒抓出屋裡的內裝,終究維梅爾的畫不過是其中一道望進十七世紀的窗或門而已。
網路上已有許多感想,例如RainReader's Memory;也有專業書評,例如東華大學蔣竹山老師的評論;還有昆布大哥的詩作「窗邊的藝術家」。我談這本書,卻打算憑著一股衝動,翻轉閱讀習慣順序,直闖作者的廚房,從最後面的致謝文(Acknowledgments)和書目(Recommended Reading and Sources)出發,也只關注他的敘事技巧對書寫歷史(尤指世界史World History)的啟發。這個念頭完全源自一場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