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my own reflection upon Taiwanese indigenous international affair, written after an invitation to speak with two other colleagues i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我估計這一篇現在和以後都會有讀者。歡迎。這裡有我當晚未說盡的話。
我估計這一篇現在和以後都會有讀者。歡迎。這裡有我當晚未說盡的話。
謝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邀請,讓我有機會在102年3月27日晚上以一個翻譯工作者的身分,分享台灣原住民族國際參與。這是自己蹲在人前,低頭用僅有的排灣族語和vuvu們說的話,希望我們三人的分享使人得益處。
另一次讓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經驗分享是2010年5月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當時同樣拜工作之賜,發表文章分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參與以及南島民族論壇(後稱南島民族國際會議),現場多數是研究或關心台灣原住民族的歐洲學者或工作者,之後也出版了。
然而,不論是第一次、第二次或未來第N次, 每一次都讓自己更清楚心裡不以國際事務為標榜的界線,同時卻沒能真正完全擱下它。
不標榜是因為自2001年隨原民會大專生國際交流計畫初訪夏威夷後,因緣際會留在國際事務裡頭數年,鎮日身在其中做它,想它,算計它,也被它算計。直到出國留學那段時間,一點都不過問,卻絲毫不遺憾,不是真的放棄了,而是發現竟然可以不標榜它而做,更盡興,也更自在。
沒能完全擱下是因為仍舊看見原住民族國際事務被窄化成單一種國際參與,尤其是和台灣魔咒「聯合國」牽扯掛勾的各種參與,不論是現場引言或會後報導「國際事務座談會:青年師大交流分享」都有這種傾向。這和聯合國是否值得參與絲毫無關,只是凸顯了連國際參與都不免被政治或國家染指的遺憾,其實是眼界不夠,也浪費了師大原無疆界辛苦製作的宣傳海報。
因為海報原來就是要呈現台灣原民族國際事務的核心價值:多元參與。
不標榜是因為自2001年隨原民會大專生國際交流計畫初訪夏威夷後,因緣際會留在國際事務裡頭數年,鎮日身在其中做它,想它,算計它,也被它算計。直到出國留學那段時間,一點都不過問,卻絲毫不遺憾,不是真的放棄了,而是發現竟然可以不標榜它而做,更盡興,也更自在。
沒能完全擱下是因為仍舊看見原住民族國際事務被窄化成單一種國際參與,尤其是和台灣魔咒「聯合國」牽扯掛勾的各種參與,不論是現場引言或會後報導「國際事務座談會:青年師大交流分享」都有這種傾向。這和聯合國是否值得參與絲毫無關,只是凸顯了連國際參與都不免被政治或國家染指的遺憾,其實是眼界不夠,也浪費了師大原無疆界辛苦製作的宣傳海報。
因為海報原來就是要呈現台灣原民族國際事務的核心價值:多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