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1, 2011

Hambroek's Daughter: Cornelia

2011年6月6日(禮拜一),老闆 Prof. dr. J.L. (Leonard) Blussé van Oud-Alblas正式從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職位退休。

他老人家愛戲,親自出力出資,又訂漢學院場地,又租用戲服,就讓我們這群學生為他粉墨登場,演一齣1662年鄭成功逼退荷蘭人的戲碼:De Piraat en de Dominee (海盜與牧師)。

原著劇本是劇作家Joannes Nomsz 的Antonius Hambroek (1775年)。

話說Coxinga(鄭成功)原想利用牧師Hambroek當人質,逼當時福爾摩沙最後一任總督Coyet放棄熱蘭遮城,於是派他前去,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向Coyet勸降。沒想到牧師不怕死,真正的生命在此行之後,寧願犧牲自己,也不肯同胞投降,最後從容就義。

原著是如此。而我們演出的版本經文學院Dr. Ton Harmsen改編後,多了個有趣的轉折,死的並不是牧師Hambroek,而是......。

我的角色是牧師Hambroek的女兒:Cornelia。她嫁給總督Coyet的兒子Frederik,住在熱蘭遮城裡,於是逃過一劫,沒有被鄭成功俘虜。

戲中,她擔心父親與家人的安危,一心求他們平安歸來。好不容易盼到父親回到熱蘭遮城,以為烏雲就要散去,沒想到等到的卻是更可怕的消息:父親Hambroek此行只是Coxinga的人質,受命應勸總督Coyet投降,放棄福爾摩沙,否則將失去自己的生命。

Hambroek身為牧師,早置個人生死與度外,不但不執行命令,反而勸女兒Cornelia勇敢,當個真正的基督徒,也勸友人總督Coyet盡忠職守,不要輕言放棄荷蘭城堡,而他自己則會聽從上帝命令,從容回到Coxinga陣營,接受死亡。

Cornelia怎麼肯?

她又哭又叫,一下跪求父親Hambroek別死;一下昏倒在丈夫Frederik懷裡;一下哭著要岳父總督Coyet放棄熱蘭遮城;一下對著Coxinga派來交涉的中國代表Xamti嚴聲厲色;一下到處呼喊,甚至向上帝求救。

不論Cornelia怎麼努力,牧師父親終究心意已決,岳父總督也無法輕言背叛自己的責任,Hambroek於是隨中國代表Xamti離開熱蘭遮城。

留下女兒Cornelia哭著,跪著,無語問蒼天。

這齣戲走到最後其實是有轉折,轉到連我這個演Cornelia的人非常不好意思,早知道死的不會是自己的父親,還哭叫的亂七八糟。這不知道叫敬業,還是傻氣。

感覺整齣戲就我這個角色格格不入,非常悲,但整個現場氣氛卻是幽默又歡愉的。怪怪。

總之是完成了。

當初願意接下這個角色純粹只是想謝謝給我獎學金到荷蘭念歷史的老闆,要不是他出了錢,我哪有機會出國深造?想當時用原住民保留地和銀行交涉貸款的諸多不順,便覺得這趟 從今年三月份到六月份的戲劇旅程,就算很累,中間還卡著課堂作業和研討會文章要寫,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值得。

至少他老人家開心。

老闆很喜歡我的表演,給了我熱情的擁抱,還小孩子氣的抱怨,說明明就是他的大日子,我偏偏把他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戲後,多數人都很驚訝我怎麼能記得這麼多老荷文(戲中的對話都是十八世紀的老荷文,鄭成功和旁白則是現代荷文),以為我的荷文也呱呱叫,偏偏我只記得劇中的對話,還被怪騙了人了。

也有人喜歡我的聲音和表情,覺得在戲中和丈夫Frederik的對唱很美。可惜,我對自己的表情實在很難恭維,放在Youtube上的影片(Pirate, Preacher and Professor I-IV),每看一次就要大叫一次,甚至會退到屋裡的角落,對著牆壁躲著,非常害羞。我的聲音也不知道怎麼搞得,每次一上場就會破,總是有那種瑕疵、卡卡的感覺,以前進錄音室就已經被錄音師挑過了,真是不知道怎麼辦。

也罷。

總是很開心,也有趣。這種經驗不太多,到讓我有個靈感.......

拿到畢業證書那一夜,想租個小地方,請幾個樂手朋友,搞個藍調、爵士、台灣原住民音樂之夜......,感覺在萊頓,好像甚麼都可能。

就這樣:預定下一場Yedda Palemeq畢業演唱會。

No comments:

Paiwan Every Day 668: pai

pai, kinemnemanga tiamadju tu kemacu tua ljigim nua kakinan.   Free translation : Now, they decided to take their mother's sewing nee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