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1, 2011

Calingit Old Trail (台灣)

阿朗壹古道。台灣環島公路的缺口?或世界自然人文的寶庫?

話說1638年,荷蘭人夥同瑯嶠(現為恆春)原住民浩浩蕩蕩出發,前往東部尋金。那是繼1636年底,和瑯嶠頭目簽訂和平協議後,荷蘭人第一次又有規模、又很正式的尋寶活動。

荷人領隊Johan Van Linga在日記中,描寫一行人從瑯嶠領域挺進台東卑南地盤而經過的土地:遍布石頭,又時逢河水、雨水、海水浸潤,滑溜難行,一邊山一邊海,讓荷蘭士兵吃足苦頭。

我私底下想,那很可能就是目前為了是否開發台26線公路,而鬧得沸沸揚揚的旭海-南田或瑯嶠-卑南或阿朗壹古道。

也不是逞英雄,特別選在東北季風(落山風)猖狂的冬季,又逢農曆十五大漲潮的日子去拜訪一邊山、一邊海的古道。這次回台四週,如果不利用第二週的禮拜五,也就沒有機會了。

走在由旭海出發的古道上,雖地平步緩,稍可安撫因為自溫泉村四重溪搭公車,先爬到牡丹,後下到旭海村而翻攪奔驣的胃酸;然而,在頭頂上層層壓下來的雲朵,烏抹抹的,在右手邊片片撲過來的浪花,千軍萬馬,我大清早才過七點,還虛弱的身體,睡眠不足加上暈車,即使步道至今很友善,也掛不起任何笑容,任身為墾丁國家公園解說員的阿珠姐口沬橫飛,仍提不勁兒回應。

不停吹來的強風其實也帶走我們努力的交談,於是安靜向前走。




從旭海往南田,一開始走在平緩無起伏的人徑上,有時走在林子裡,有時走在海邊。因為前一天下雨吧,林子裡的小路上多了一攤灘水,沿途是蝴蝶、工寮、山蘇田、或乾涸的河道;走在靠海的路上,則是原石、漂流木、各式各樣像遺物的垃圾(一隻隻拖鞋或布鞋總讓我產生不愉快的想像),分不清楚打在臉上的雨水或海水。

過了驚險好玩的跳浪區後,真正有挑戰的一段便是爬上觀音鼻。不管這個坡是80度或60度,也不管是熟手或生手,都一定得拉著繩爬上去才行,手會微酸,好不容易爬上去了,心理微弱的也曾哭泣過。

拉著繩上了這個,就會在坡上的林子裡緩緩上升,會經過視野良好的坡面,可向南、向北、向東眺望,大口深呼吸,也會經過被眾人整理過後的休息林區。




相較之下,靠旭海這一面的上坡實在無法和靠南田那一面比,需要斜站著,在山坡面上拉著繩、頂著天,一步步往上也就這麼一段而已。一過了,其實也就快到了古道另一端屬於台東縣達仁鄉的勢力範圍。

原來陰沉的天空,在我們爬上觀音鼻後,放出不溫暖,不耀眼,卻足以讓身邊的草綠和嫩黃亮起來的陽光,原來冷的感受,也因此慢慢消失。流了汗,很久像沒有這樣踩在土地上,流...汗,有說不出來的舒暢。

浪漫的念頭推著自己前來尋找靈感,想像幾百年前的卑南東征隊,能獲得什麼還不知道,先運動到了,先享受到美景了,先和朋友敘舊了,一切就都值得了。

站在觀音鼻上,往南田村看,東海岸沿線拍打出太平洋的浪花,這一條天然美景,下山還得挑戰又長又陡的山坡,踏著海邊遠滾滾的南田石,才會走到塔瓦溪河床,進入台東縣。

這條古道被究竟是否該開通台26縣炒紅,引起許多人興趣,攜家帶眷或隻身前來,有意思沒意思地都在這條連通東南百年的古道上慢走。我的意思沒有那麼政治化,只是歷史的想像與浪漫,和古道的山與海一樣,人事總會非,景物卻依舊。要是非得表態不可,我投後者,我追求這條古道在歷史上的角色與變遷。

No comments:

Paiwan Every Day 668: pai

pai, kinemnemanga tiamadju tu kemacu tua ljigim nua kakinan.   Free translation : Now, they decided to take their mother's sewing nee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