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2, 2010

The Historian's Craft 和 斯里蘭卡

標題看起來很怪。

The Historian's Craft 《歷史學者的技巧》(我的翻譯)明明就是法國Annales School (意譯為年鑑學派,音譯為安娜學派)宗師布洛克(Marc Bloch)在二次大戰期間,頂著法軍參謀的頭銜,卻仍能潛心思考歷史研究的筆記,怎麼會和南亞印度旁邊的斯里蘭卡(Sri Lanka)扯上關係?

其實是有背景故事的。巧合,巧合。不是人為可以操作的巧合。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相愛後動物感傷

她:什麼?!妳真的聽到那種聲音?
我:是啊,最近幾乎天天,早上和晚上。天氣太冷了吧。
她:真的假的?!
我:(心裡犯嘀咕...拜託,妳隔壁也會耶,好嗎?雖然才不到二十歲,是有這麼不懂嗎?)

快煩死了,這種不請自來、莫名其妙藏在音樂背後的雜音,有時候上下夾攻,有時候左右開拔。起先以為是自己幻聽,後來以為是發現音樂裡的新元素,現在如果心情不趕,便乾脆把音樂關掉,慢慢聽個仔細......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Nijmegen(荷蘭)和太平洋研究

沒下雪下雨,寒冷的一大清早,從萊頓搭火車到機場,再轉旅程約一小時半的另一班火車到Nijmegen,荷蘭東部鄰近德國邊界的大城市,據說也是荷蘭境內最古老的一座城,曾在2005年盛大慶祝建城兩千年。

去也不是純觀光,雖然就巧遇這一幕在站前抗議的景象,為了什麼也無暇關心,因為我們的目的地是Radboud University,尤其要拜訪其社科學院底下的"太平洋和亞洲研究中心"(CPAS,Center for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別看它擠身在一棟外在清楚、內在卻像迷宮的建築物裡,這個研究中心可是歐洲少數幾間太平洋研究中心的一員,它的同好一個在法國馬賽,一個在挪威。

Monday, December 6, 2010

Gouda (荷蘭)

荷蘭人慶祝有黑彼得(Zwarte Piet)服伺的聖誕老人(Sinterklaas)節日時,我自己邀請朋友前往那個聖誕老人不肯實現我願望,親自帶我一起逛逛的小城市,Gouda

Gouda和萊頓一樣在南荷蘭省,往東邊靠著有丘有林的內陸省,地勢也因此較萊頓有變化:從火車站走向商店街依勢慢慢往上,過了以哥德式市政廳為中心點建造的廣場後,沿運河往老天主教堂走,卻開始慢慢往下。不過,往上或往下起伏總是不大,不可能氣喘吁吁,倒是得看著旁邊的人、或連排的屋子、或順著夜色朵朵爬上的華燈,才有差別感。

Saturday, December 4, 2010

Herengracht-刮雪了

才十二月初,就已經刮細細白白的冰雪了,西半球熱帶地區來的屋友說冬天還沒來呢,我臉上像掛了三條線,這樣還不算冬天,那什麼算呢?

還記得走在乾乾淨淨、不需要擔心滑倒的石頭街上,箭步可以如飛,鐵馬也可以當機車,馳乘在路上,感受微風輕輕拂過,上課前都覺得有被"充權"(從社會學借來的empowered)到呢。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走路有風。

Wednesday, December 1, 2010

What is History? (1960)

光看書名就知道這是花一輩子都可能談不完的題目。

這本1960年代的著作源自卡爾(E.H.Carr,1892-1982) 在英國劍橋大學做一系列演講的講稿;老人家在老時候又老殖民國內老大學裡談老題目,能有什麼新意?

新意?新意也讓我很猶豫,還在估量怎麼稱呼它。每次在參考書單裡追求最新出版品,卻忽略了有些根本是老調重彈。新人談不出新調或唱不出新意,應該是功課沒做足,也沒弄通。雖然沒必要就這樣丟棄標榜新意的東西,若不把新意背後的脈絡搞懂,也未免過於疏忽危險。這真是一輩子的事,沒完沒了。

像卡爾老人家在演講裡提出對歷史研究的問題及看法,還會引起對後學的聯想,表示它們很基本,也很有用,也講得。面對雨後春筍般的後學研究,回到老人家怎麼說的,也不啻為一個出發點。至於誰又是Carr前面的老人家,也是個沒完沒了之事。我只好粗暴地先畫個線,從六十年代開始,從談歷史研究開始。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那天我畢業了...

那天是指2010年10月26日(禮拜二),我拿到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學士證書,優等生(cum laude)。

也不知道cum laude是甚麼意思。當初找我來的教授說溜了嘴,在我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說基於我過去一年來每一科成績都很好,所以歷史系準備給我cum laude,也就是說也會有第三年念博士前研究的獎學金。只要我第二年上學期的成績不難看,準時將第三年申請書丟出去,應該就不成問題。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Herengracht-關於...的小小觀察

和這間灑滿陽光的小房談了一個多禮拜的戀愛,仍是蜜月期,在裏頭吃睡讀寫、煮湯、做運動、講電話、自言自語,或坐或躺或臥或立,甚麼都來。原來擔心這學期課就要開了,怎麼辦,會不會連課堂上的書都不想讀?不想在這裡思考甚麼是歷史、要歷史學者幹嘛的道理?

事實上,反而想更多了。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Herengracht-搬家小記

在萊頓第一年過後就要自己找房子了,剛來的生澀被理所當然認為應該已經消失,不必為房事煩惱的特權就像住的宿舍一樣,都得讓給新來的學弟妹。想想他們後面就沒有下一屆了,也就不必讓房子,是不是幸福一點?被安排好的算不算幸福?

一邊想像學弟妹們的好運,一邊利用回台前幾天到處找房子。一間看過一間,太貴、太遠、太小、太不符合想像,一間間打折扣,八月底回來後可能沒住所的窘境就要成真了,卻死也不肯放棄心中曾經看過的那間心愛雅房的格局:有一道壁爐和兩扇帶風景的大窗戶。

Sunday, May 9, 2010

(焚毀的諾頓)和歷史書寫

"Burnt Norton"(焚毀的諾頓)是詩人T. S. Eliot (艾略特,1888-1965) 在1935年創作劇本《大教堂兇殺案》(Murder in the Cathedral)時,製作人發現有些台詞無法在舞台上呈現,希望詩人刪除,詩人於是隨著感動,逐漸把它們結合之前完稿的一些片段,而生出這首獨立詩作。

諾頓指的是一棟莊園的玫瑰花園,座落英國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的科茲渥爾德山丘裡 (Gloucestershire, Cotswold Hills),詩人曾於1934年和友人Emily Hale前往,之後便以此玫瑰花園為主景,寫出(焚毀的諾頓)部分詩句。

Wednesday, March 31, 2010

Haiti Rebuilt from Debris

Published in Renlai Magazine (March 31 2010).

Leiden Wall Poems-Neeltje Maria Min

荷文詩,作者為現代女詩人Neeltje Maria Min。

萊頓詩牆專網上已有Robert Sibie的英譯版本。不過,以下仍提供自己的英文與中文翻譯,沒有比較好或不好,純粹提供個人想法,僅供分享。

Thursday, March 25, 2010

Delft (荷蘭)

講到Delft(台夫特),就想到青花瓷,荷蘭跟中國學的製瓷技術。仿青花瓷的座椅,其實也仿了西班牙建築鬼才高第(Antoni Gaudi)善用馬賽克拼出彩色空間的特色。想想巴塞隆納的奎爾公園(Parque Guell)。

Wednesday, March 3, 2010

我願為妳祈禱 (Prayers for Sale)

我的第二本翻譯小說。

原著作者是號稱足以代表美國女性聲音的珊卓拉達拉斯(Sandra Dallas),由記者轉小說作家,同時也出版非小說文類,深獲各方好評與獎項肯定。

我願為妳祈禱》(Prayers for Sale)是達拉斯創作的第八本小說。故事設景19世紀被淘金熱席捲的科羅拉多州,故事主角則是兩名年齡相差超過一甲子的女人,韓妮和妮特。作者安排她們兩人在超過海拔三千公尺的採礦小鎮(斯望鎮)相遇,兩個人的生命故事就藉由一個半開玩笑的「出售禱告」立牌交錯,一面往前倒數韓妮(86歲)的前半生,一面往後開展妮特(17歲)的後半生,連接兩者的是女人間親密誠摯、不可言喻、又堅定不移的友誼。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Groningen (荷蘭)

週六花了一天時間從萊頓前往北方大城:格羅寧根。六個小時花在南北往返的火車上,另外六個小時則花在兩個地方:格羅寧根博物館馬堤尼塔 (含中間步行時間)。

行前就已經聽說這兒沒有什麼可看 (nothing much to see),或者是個破地方等等;連到了那裡,巧遇台灣留學生,也被問到為啥要來這樣一個沒有什麼可看的地方。一個地方可不可看,有沒有標準,恐怕都見仁見智。我只能說這是個攜來攘往的大城市,和冷冽的天空成對比,卻是充滿屬於人的朝氣。問題大概就在屬於人的地方多大同小異,逛的商店雷同,做的活動類似,很難有新鮮的驚奇,也就對某些人形成沒什麼可看的印象了。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0

Flaubert's Parrot (1984)

我的生日禮物:Julian Barnes的"Flaubert's Parrot"。

Julian Barnes,英國現代作家,出版十餘本,分跨小說及非小說文類。"Flaubert's Parrot"(福樓拜的鸚鵡)是他1984年的作品,同年入圍布克獎(Booker Prize),隔年贏得英國紀念Faber an Faber出版社創辦人Geoffrey Faber的文學獎(Geoffrey Faber Memorial Prize)。

Vienna (奧地利)

我不聽古典音樂,自法國凡爾賽宮之後也對大型奢華宮殿免疫了,來維也納 (Vienna) 純粹是沒看過,沒做功課,也沒有想像,倒是經常幻想跨年之旅到不了的庫倫洛夫和布達佩斯。

順道拜訪瓜的朋友而已,這是我的想法。

Prague(捷克)

已經回到萊頓很久,中間發生了很多事,公的私的全混做一堆,像歐洲很長很長的冬天,透過鏡頭看下去全是一片灰濛濛。

我在大雪紛飛的季節抵達中歐著名金都布拉格 (Prague),波西迷亞城,天文鐘廣場,卡夫卡的黃金巷。行前沒有做太多功課,什麼都不知道就算了,只想一直走一直走,等他自己願意透露他的秘密。

Paiwan Every Day 668: pai

pai, kinemnemanga tiamadju tu kemacu tua ljigim nua kakinan.   Free translation : Now, they decided to take their mother's sewing needle...